“今年过年,你回家吗?”

虽然大家嘴上在嫌弃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但面对这个问题,大部分人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再难也要回家。”

年少时,为了求学离家千里,偶尔想家也不知何为乡愁。等到工作后才发现,家已经成了远方。

而乡愁就像《饮食男女》中父亲为三个女儿准备的一桌饭菜,它闻起来,往往就是食物中的人间烟火味。终于等到要过年了,在外地工作的人早早开始规划行程,就是为了能在除夕赶上家里热喷喷的年夜饭

过年返乡的背后:他们回不了家

如果不是为了工作和更好发展机会,大家也不会背井离家,只能盼着一年才能吃上一次的年夜饭。根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2018年末,中国的流动人口为2.41亿。也就是说,每六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在外流动。

在外漂泊久了,难免想家。到了春节,平时在外打拼的异乡人终于能返乡与家人团聚。不论你是大学刚毕业,正在进行角色转换的职场新人,还是三十几岁,有家有事业的中年人,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参加中国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仪式。

从春节前半个月开始,来自天南地北的人拖着大包小包在拥挤的火车站相遇,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地:家。

他们的家在哪里呢?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春节期间摇身一变成了空城,和它们正好相反,经济程度相应没那么发达的地区则迎来了返乡高峰。

根据联通《2019春节大数据报告》,2019年2月1日至2月7日间,河北省为返乡流入人数最多的省份,其次是江苏、安徽、四川、河南、山东、江西、广西、湖北、上海。

从具体的城市来看,高德地图位置大数据显示,周口、阜阳、商丘、茂名、徐州等城市是前五名的团圆目的地。

过年了,只要没有大事,离家再远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正是这波澜壮阔一年一度的返乡潮,构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大迁徙。

春运的规模越来越大了,1954年,政府首次明确春运时间为春节前后一个月,那一年的客流为2300万人次。1979年,春运首次突破1亿人次。

到了2019年,春运总运输量达到29.8亿人次,将近30亿。

如今,越来越多人告别了“哐铛”作响的绿皮火车,也不用像过去那样连夜在火车窗口排队买票。但春运依旧火热,回家的票"僧多粥少",依旧难抢。

同时,回家的路途遥远,对一些人来说,从飞机、高铁再到大巴,还是要换好几种交通工具,才能回到家。

回家的路对一些人来说并不轻松,舟车劳顿,可谓是“人在囧途”。

与此同时,更辛苦的是各大运输系统的工作人员。不论是铁路、公路、水运还是民航,在春运期间,它们的客流量都是平时的数倍。

春节期间,工作人员面临着比平时大几倍的运输压力,为了保障返乡人顺利回家团圆,他们还需要坚守岗位、加班工作。

以铁路工作者为例,根据新华网的报道,2019年春节假期,一共有50万名的铁路工作人员坚守岗位!

去年,陈可辛拍摄的短片《三分钟》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这短片其实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讲述的是一位列车员母亲在春节值班期间,仅凭列车靠站的三分钟和儿子相聚的故事。

火车上的乘客满面笑容,即将和亲人团聚。同在列车上的列车员,只有煮一碗泡面的时间和家人短暂相聚,这又怎么会不让人湿了眼眶呢?

过年不回家的人:责任大于思念

春节,在大部分人都在和家人团聚的日子里,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人和这位列车员母亲一样,注定要缺席。

包饺子、边吃年夜饭边和家人唠嗑、瘫在沙发上看春晚......当大家都“忙”于享受除夕夜的闲暇时光时,有一群过年不回家的人也在忙,不过他们是忙于加班。

联通《2019年春节大数据报告》显示,基于联通信令数据及职驻地标签,在除夕晚上八点到大年初一早上八点之间,广州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以5%的加班指数成为最敬业的城市。

除此之外,上海、北京、重庆这三所城市不分伯仲,均以4%的加班指数位列全国第二最敬业城市。第三名则给了“鱼米之乡”苏州,它的加班指数为3%。

这些大城市不断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前往寻求发展机会,同样也正是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拼搏的这些人让城市越来越美好。即使是春节阖家团聚时,他们也坚守在岗位。

那么,都是哪些人过年不回家呢?

数读菌爬取了“春节不回家”相关的微博话题中共4043条微博及其评论,并做了分词处理,将相关微博提到职业的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列车员的占比最高,比例为18.66%,其次是警察、消防员、医生、军人等。

可以发现,在这些职业中,有不少都是公职,还有很多从事服务员、育婴师、小时工等工作的服务人员。

过年不回家,是因为他们要保障春运运输;过年不回家,是因为他们要维护节日期间的安全秩序;过年不回家,是因为他们是医生、是军人,要值班、站岗;过年不回家,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想多挣些加班费,来补贴家用。

你问他们想家吗?当然想。在微博话题中,人们在倾诉春节不回家的故事时,最牵挂的还是在远方的家人。

笼统地提及“家人”的,在所有被提及的对象中占到了55.37%,超过了一半。此外,“父母”“孩子”“老人”等更具体的称呼出现的比例也较高。

离家在外,怎么会不想念家人呢?他们不回家不是因为抢不到票,也不是因为不想回家,而是责任在肩,离不开岗位。

对他们来说,责任要大于思念。正是这群不回家的人,创造了大多数人的“爱不缺席”,但他们唯独缺席了自己的家。

最好的爱不缺席:家人陪在身边

遗憾的是,工作后,最难做到的事就是陪伴。对于远离家乡,在外工作打拼的职场人来说,不仅是春节,就连平时的中秋、元宵等节假日都回不去。

找房平台贝壳此前在青岛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一年半载不回家是已工作成年人的常态。

如果是本地人,即使和父母同城,大多数也半年内没回过家,比例达到了84.09%;如果是省内外地人或者是省外外地人,则以一年以内没回过家的居多,分别为54.29%和68.67%。

离家越远,回家也越不容易。对于省外外地人来说,两年以内没回家的也不在少数,比例高达8.67%,都要高于本地人和省内外地人。

陪伴不仅能被距离阻拦,也逃不过时间的魔爪。

《2019都市异乡青年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大城市打拼1-2年的年轻人中,每年陪伴家人少于10天的比例有27.1%;当在大城市打拼的时间在八年以上时,这个比例上升到了61.7%。

在外打拼的时间久了,在大城市也扎住了根,有的也已经结了婚、买了房,回老家的次数相对就少了。对于他们来说,回家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探望下爸妈。

另外一方面,在外打拼的人工作很忙也很累,假期也少。如果离家远的话,三天的短假,两天的时间可能都花在路上往返了,回去一趟成本太高。

离家远,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少,好不容易到了春节,但又不能回家,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会觉得辛苦和累。例如,在有关“春节不回家”的微博话题中,不少人在倾诉中都提到了一些“辛苦”“悲伤”“泪”“可怜”等负面词汇。

但为了肩上的工作职责,或是为了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熬不住了,就给自己打打气、加加油。

可以看到,在这些微博话题中,展现积极情绪的词语出现的次数是负面情绪词语出现次数的一倍左右,例如“期待”“坚守”“平安”“爱”“希望”等等。不回家过年没关系,只要自己和家人都能平安喜乐就是春节最好的祝福。

令人高兴的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条件能让回不了家的人和家人团聚。谁说不回家过年,就不能和家人团聚了?

这几年,“反向春运”越来越流行了。所谓的反向春运,和以前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回家过年相反,是老人或者孩子逆迁徙,让他们提前到工作地来过年。

根据携程《2020春运乘机出行预测报告》,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昆明、成都、杭州、西安、重庆、南京是“反向春运”十大热门目的地。

往年,这些城市都是春节期间人口流出的主要城市。而今年,虽然这些城市的人口流出量依然巨大,但在春节前一周,前往上西安、南京、上海、杭州、昆明五地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00%,前往北京、广州、成都、重庆、深圳这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也比平时增加了不少。

回不去,就将老人或孩子接来城市过年。他们可能缺席了家人最需要他们的时刻,比如孩子开口讲的第一句话,父母生病了赶不回来照顾在旁,甚至也缺席了自己的春节.....

但是,奉献是另外一种获得,春节坚守岗位的“守年人”缺席了自己的春节,却出席了所有人的年味。

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家在哪里,年就在哪里。这次,让“守年人”的爱也不缺席,讲出自己与“守年人”的故事,广汽三菱送你的家人和你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