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三年,永安宫。一位老兵回光返照,想起了激情燃烧的岁月:23岁时,国家动乱,各地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自己参军入伍;河北、江苏、河南、山东、湖北、陕西、四川一步步走来,蜿蜒曲折地跨过了半个中国,跨过了黄河,渡过了长江,从华北平原到了四川盆地;戎马一生,四十年过去,建立了蜀汉政权。

他叫刘备,是少数几个见证了三国前期全过程的主角之一。几百年来,受超级畅销书《三国演义》影响,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都依托这一历史时期,然而《三国志》中记载的部分历史却未必如此精彩。

为了研究当时战事的特征,我们从古诗文网爬取《三国志》各章并连接在一起。将文中两字词和三字词在百度百科中搜索词条,获得地名、人名及人名代称,另外从维基百科获取了三国时期年号数据。接着将《三国志》选取记录军事活动的语句,分析每句包含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信息,整理后去除重复数据。

戳链接观看亦可:http://data.163.com/special/sp/the_three_kingdoms.html

通过分析《三国志》记载的相关人员军事活动的频次,我们发现,在这场中国现实版“权力的游戏”中,绝对男主当之无愧地属于三巨头曹操、刘备和孙权。“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当公元二世纪末青梅煮酒时,二人显然也没有想到在新世纪里会有一个后生晚辈加入这场畸恋相爱相杀。

与《三国演义》中动辄突入敌营或大战三百回合的武将格斗场面不同,在《三国志》纪传体记载的冷冰冰历史里,演义里的很多传奇故事都褪去了后世渲染的颜色。即使猛将如黄忠、赵云,列传中也不过寥寥数语。而这已是“丰功伟绩值得被浇铸在青铜器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的少数人。

军阀混战的乱世,完美诠释了“赢者通吃”原则,只有如袁绍、袁术、韩遂、刘璋等割据一方的地方首领或如关羽、曹仁、陆逊、徐晃等在势力中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才能在没有主角光环的情况下,从“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舞台上抢得更多戏份,留下更多台词,否则下一秒就是领便当的命运。

而从地理位置来看,三国时期的各方争霸之地是荆州、扬州、益州、冀州和雍州。其中荆州是魏蜀吴三方共争之地,从未被某一方独占过。耳熟能详的战役众多,魏蜀之间的樊城之战,吴蜀之间的夷陵之战,还有三方互掐的赤壁之战和江陵之战。而雍州、益州是魏蜀拉锯战的前线,扬州则是魏吴之间交锋的战场。

在兵荒马乱的三国,最著名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巧的是,这三仗都依靠火攻改变了历史统一的进程。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于是曹操在官渡烧了粮队,孙刘联军在乌林烧了战船,陆逊在夷陵烧了军营。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不一样的烟火。

具体到郡县和城池,可看出除魏蜀吴三国势力中心许和邺、成都、寿春作为战争策源地外,主要交战地点如襄阳、合肥、新城、南阳、江陵等也位于当时的三国分界线附近。而在三国鼎立前的战争地点主要位于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当时争霸的主要区域位于北方。

回望历史,我们往往只记起波澜壮阔的英雄传说,而真正的历史创造者,却是“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苦难承受者。正如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开场白所说:“历史,只能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前进。一方面,是战争只能用战争来结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结束战争,人民必须先饱受战争的苦难。因此,当我们赞美和欣赏那些乱世英雄的时候,不要忘记那时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注:图中地理数据来源自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系统,因年代久远,部分统计尚存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