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没听说过加泰罗尼亚,但是你一定知道“伊比利亚半岛明珠”——巴塞罗那。在皇马和巴萨在足球场上针锋相对的时候,两支球队所在的城市也斗的不可开交。10月1日,在令人流连的旅游胜地巴塞罗那,一场公投使得试图阻扰进程的警方与选民发生激烈冲突,导致数百人受伤。

当地时间2017年9月6日,加泰罗尼亚议会便通过法案,拟定于10月1日举行独立公投,决定是否脱离西班牙建国。公投如期举行,并最终获得90%赞成票,西班牙政府旋即宣布公投无效。

公投的主人公加泰罗尼亚是西班牙17个自治区中最富裕的地区,在西班牙经济复苏缺乏后劲、政府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的情形下,加泰罗尼亚人认为西班牙政府已经成了贪得无厌的“吸血鬼”,他们不奢望政府助力于本地区经济发展,认为目前加泰罗尼亚在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自主权与其现今对西班牙经济的巨大贡献极不相称,惟有独立才能使加泰罗尼亚的经济利益得到真正保障,独特的文化传统也能藉此得到保护。

如果从经济数据来看,加泰罗尼亚确实是西班牙经济的“顶梁柱”。该地区仅约占西班牙国土面积的6.3%,居住人口约占西班牙总人口的16%,但却贡献了西班牙20%左右的GDP,13.20%的地区失业率也远低于全国失业率17.22%。

素有“艺术王国”美称的加泰罗尼亚毫不费力地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2016年赴该地旅游的外国游客高达1813.92万人次,大约占当年西班牙接待外国旅游人数的24.1%。服务业之外,冶金、炼油、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行业也为加泰罗尼亚经济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整个西班牙社会相比,加泰罗尼亚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其人均GDP远超西班牙国内。以上种种,都保障了它能为西班牙政府提供数额可观的税款。

这也是加泰罗尼亚独立派最常抱怨的事情之一。他们认为加泰罗尼亚地区为西班牙政府贡献的税收收入远超过他们从西班牙政府获得的经济支持。比如在2014年,加泰罗尼亚付给西班牙税务当局的金额比收到的金额高出98.9亿欧元,相当于当年加泰罗尼亚地区5%的GDP。相比之下,西班牙政府2015年财政预算中对加泰罗尼亚的拨款却掉到了9.5%,而2003年时这一数字是16%。

另外,据近十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欧洲范围内,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人均GDP与欧元区更为接近,和本国经济水平早已不属于同一梯队,且长期压过欧盟平均水平。加泰罗尼亚人的眼光明显看向的是欧盟里第一梯队的德国和法国,而不是被视为拖油瓶的西班牙。

经济原因是一方面,但双方的龃龉可不是近年才有的,也绝非仅与“钱”字扯上关系而已,回望历史,加泰罗尼亚和西班牙可是有几个世纪的恩怨情仇的老冤家。

早在公元801年,加泰罗尼亚地区就成为了加洛林王朝的西班牙边疆封地;在1137年,一场王室婚姻使得加泰罗尼亚成为阿拉贡联合王国的一部分,1350年正式得称“加泰罗尼亚公国”;15世纪起的数次残酷战争,使得加泰罗尼亚地区人民凝聚出强烈的民族意识,也就是至此开始,加泰罗尼亚一直存有反抗力量,不懈寻求独立,强调自治权。

西班牙成为民主社会后不久,加泰罗尼亚独立的语言、文化和传统等开始受到尊重,其高度自治权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护。千禧以来,加泰罗尼亚希望脱离西班牙以实现独立的声音越来越频繁地响起,民间也有相当规模的响应,议会多次举行公投且做出独立决议,但无一例外地都被西班牙政府宣布为违法。

贯穿加泰罗尼亚历史的关于自治与集权之间的漫长对抗,带给加泰罗尼亚人民对民族和地区独立的强烈诉求,可也正是如此,引起问题的其他复杂因素都被这“古之有也”的矛盾给蒙蔽了。西班牙没了加泰罗尼亚,必定会迎来沉重打击,但加泰罗尼亚独立后是否能继续书写经济长足发展的美好篇章呢?这似乎也不是凭积压已久的民族情绪就能解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