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发生的拉斯维加斯血案堪称史上最为恐怖的枪击案之一。该案件造成至少59人死亡、500多人受伤。这是美国自“9.11”以来最为血腥的惨案。

历史上造成重大伤亡的枪击案有哪些?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在排除了恐怖主义袭击和种族屠杀后,统计了近年来的大规模枪击事件。结果显示,自1995年以来,拉斯维加斯袭击已成为死亡人数排名第二的枪击案。死亡最多的案件发生在2011年的挪威。当时,一名装扮成警察的枪手袭击了正在夏令营活动的青少年。在排名前十的大型枪击案件中,致死人数由22人到68人不等,其中多数发生于美国。

据华盛顿邮报,在美国,27%的大规模枪杀发生在工作场所,12.5%发生在学校。其他枪击案发生在宗教场所,军事场所以及商店和餐厅等场所。

根据Gunpolicy.org的统计,截止到2015年,美国枪支数比人口数还多。美国公民的枪支持有率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为德国的近三倍。日本和新加坡的枪支持有率在发达国家中最低,日本公民每100人中只有0.6支枪。

不过,如果细究该数据就会发现,多数倒在枪口下的美国人其实是死于自杀。在美国,每10万人中有3.43人被他人枪杀,而用枪自杀的数字是6.69。2014年,美国有2.1万人口使用枪支自杀,这一数字占当年所有因枪死亡人口的2/3。

拉斯维加斯惨案引起了全美对枪支管制的讨论。支持枪支管制者多从社会安全的角度出发。但美国民众在这一点上也分歧巨大。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左翼民主党人中有64%的人认为枪支管制将减少枪击案的发生。超过半数的共和党人却认为枪支管制不会有任何效果。同时,全美步枪协会认为,罪犯总有办法获得枪,枪支管制只会让守法公民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目标袭击对象。

对枪支管制持反对意见者把枪支管制视为对美国人自由的侵犯。自卫是美国人反对枪支管制的一项重要原因。在1999年的美国民调中,26%的公民持枪是为了自卫。2013年,同一项调查中,出于自卫选择持枪的比例上升到48%。

除美国之外,在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大规模枪击案都曾引发舆论讨论并导致枪支法令改革。

在1996年的阿瑟港惨案中,一名智障青年在著名旅游区阿瑟港周围射杀了35人。他的IQ只有66,相当于11岁儿童的水平。在当年,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了“国家武器协定”。此后,平民被禁止使用半自动步枪和霰弹枪。持枪的许可标准和安全储存要求也更加严苛。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更从枪支所有者手里购回了约70万件武器,这使拥有枪支的户数几乎减少了一半。

英国则在邓布兰惨案后通过了1997年武器法修正案。修正案规定仅有警察、军队成员和国家安全部批准的个人才有权持枪。不过,实际上,英国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在禁令颁布之前反而更少。1987~1996年,英国并无一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引起广泛注意。

从各国经验看来,枪支管制不等于完全禁枪,更多是枪支的注册管理和对攻击性武器的限制。美国1994年开始实施的联邦攻击性武器禁令也曾禁止过半自动攻击式武器,但这项法令在2004年到期而失效。

拉斯维加斯惨案的凶手斯蒂芬拥有至少10支枪。他将撞火式枪托和大容量弹匣安装在半自动步枪上,使之达到了全自动步枪的效果。它可以在一分钟内进行600轮射击而无需凶手自己每次扣动扳机。

惨案的发生和斯蒂芬在内华达州轻而易举就获得了攻击性武器不无关系。该州居民购买枪支无需任何许可证,也没有数量限制,枪支买卖可以通过网上或私人交易。该州甚至对公民饮酒后在公共场所持枪也无限制。枪支体验游为拉斯维加斯生产巨额利润,也成为其枪支管制的障碍之一。

尽管部分国家的控枪措施有一定成效,但是对于私权神圣不可侵犯,而且枪支保有量已经超过人口数字的美国来说,控枪难度非常大,现有的控枪策略也成效微弱。对枪的监管,不仅有关持枪自由,还考验着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奥巴马主政白宫期间,多次提到要对枪支进行更严格的管控,结果厂家和民众趁着尚未管制多产多买,枪支产量和销量都翻了一番,导致了“奥巴马效应”。围绕着枪支管制,是整个社会在权利、政策和心态上的博弈。

内华达州圣公会主教在为死者的祷告仪式上宣讲了这样的开场白:“允许公民拥有容量上百的弹匣,半自动武器和撞火枪托的目的是什么?这周末,我们是体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