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着枸杞的保温杯已经成为当下中年危机的代名词。当年轻人用“人至中年”式的自嘲表达着自己的焦虑,也是因为或多或少从上有老下有小的父辈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尽管多项调查显示,中国老年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但居家养老在中国依旧是主要的养老方式。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部分(94.2%)的老年人选择在自己家或子女家养老。如此,家庭成员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者。他们囿于繁重的家务劳动,无法全情投入工作,同时还面临着自身的养老压力。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2016年发布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中,研究者特别关注到了老年照料者的相关问题。通过分析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研究者发现在为老年人提供照料的家庭成员中,子女和配偶是主力军,且照料者们工作状况堪忧。

其中,农村老人主要依靠儿子照料的比例明显高于城镇。研究者由此推测,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农村,人们对儿子提供照料抱有更为强烈的期待,且儿子确实承担了老年照料的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老年人住在儿子家,把儿媳提供的做饭、洗衣等日常生活照料也算在了儿子身上。

在配偶照料方面,老年男性主要依靠配偶照料的占58.2%,远远高于老年女性(26.2%)。女性预期寿命一般比男性更长,因而老年女性丧偶的比例比男性更高,使得老年女性不得不更多地从子女那里得到照料。而在农村,老年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城镇,老年女性经济地位也相对较低,加之农村青壮年大量进入城市工作,丧偶后的农村老年女性更难获得照料。

从性别来看,老年人的主要照料者中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41.5%和58.5%,从老年照料者的年龄分布看,近60%的主要照料者年龄集中在30~59岁之间,而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又大多同时肩负着工作和育儿的压力,这就直接导致了大量照料者不得不提前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者选择在工作时间较短、工作强度较低的低收益部门就业。

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就老年人主要照料者的就业状况来说,没有工作或是已经退休的照料者占比到达51.3%,有正式工作的只占16%,绝大多数主要照料者的工作缺乏稳定性,而女性照料者的工作状况又远远差于男性。

另有研究表明,根据现行的退休年龄规定,女性比男性更早地退出劳动力市场,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每月的养老金收入不如男性,这也使得女性更容易陷入老年贫困,老年生活难以获得足够的保障。

论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时,人们往往更多地讨论如何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或是与之相关的延迟退休、全面二胎等政策,对老年照料者却疏于关注。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孝文化”的规训下,被父母对子女提供照料的殷切期盼,以及自身的追求与困惑双面夹击的中年人,似乎也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