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9日,刚刚结束高考的徐玉玉被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骗走9900元,徐玉玉发现上当并报案后,在回家途中心脏骤停,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同年8月23日,山东大学生宋振宁因被骗1996元,悲愤交加致心脏骤停离世;五天之后,广东一名大学新生蔡淑妍因被骗走一万元学费而自杀身亡。这三起引发社会轰动的诈骗案件在令人心痛扼腕的同时,似乎并没有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

2017年6月,由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指导成立的猎网平台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数据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1月至5月平台共计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诈骗举报10882起,涉案总金额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诈骗案行骗过程往往较为隐秘,还有部分受害者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选择报案。因此,这样的数据可能还没有呈现出全国网络诈骗案的全貌。2017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39.1%的网民曾经遭遇过网络诈骗事件。

从上述网络诈骗报告中受害者特征来看,男性受害者占比大大高于女性,90后受害者占比最多,受害者主要来自北京、广东、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四川。这些特征与我国网民主体人群画像基本吻合。高频率的网络使用并没有给网民带来防骗意识的提高,反而增加了遭遇网络诈骗的风险。

虚假兼职是所有网络诈骗举报类型中占比最多的一类,涉案金额最多的则是金融理财类诈骗。它们的共性是,都以“轻松赚钱”为诱饵,要求受害者先行支付一定费用。当察觉到受害者开始有所怀疑时,骗子们便会人间蒸发。

10882起举报案中,有7166人是通过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扫二维码支付等方式主动给不法分子转账,占比65.9%。还有31%的受害者是在虚假钓鱼网站上产生支付行为后发现自己被骗。可见,尽管网络诈骗的花样层出不穷,骗子们的最终目的往往一致——诱导受害者给自己汇款。

其实网络诈骗行为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只是骗子们也懂得“追热点”,会给骗术披上崭新的外衣,微信链接分享、支付宝亲密付、共享单车退款等均成为网络诈骗的新渠道。

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网络诈骗团伙一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用户的银行卡号、密码、手机号等信息,深入研究每个受害者的资料,实施个性化骗局。许多受骗者表示,正是由于骗子能够完整说出自己的个人信息,才会上当。

如今网络个人信息售卖已经形成了产业链,用户的隐私在骗子眼里等于可供公开查阅的资料,要进行“精准行骗”轻而易举。不是中国人傻钱多好骗,而是你的隐私全被卖给了骗子。在个人隐私不受保护,发生诈骗难追回损失的情况下,还是反复告诫自己“天上不会掉馅饼”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