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美国大选特刊,系网易原生内容中心《数读》栏目(公众号:datablog163)出品,每周二、四准时更新。

第58届美国总统选举将于2016年11月8日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世界上最大的真人秀不仅硝烟味十足,背后更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根据彭博社报道,截止2016年10月28日,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已经筹集到竞选资金10.68亿美元,遥遥领先于筹到5.12亿美元的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不少国内媒体因此再度祭出“美国选举是专属富人的游戏”说法,更有甚者宣称“美国民主就是花钱买总统当”。但这样的说法站得住脚吗?

金钱从来都和政治不分家,在美国大选中竞选资金更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但是这不意味着有钱就能买来总统宝座。从选举历史上来看,在1960年到2012年间的14次总统大选中,有10位募款较多的候选人最终成功当选,有4人在募款较少的情况下当选,而且均为民主党候选人。事实上,在过去共和党人通常能募集到更多资金,最近几十年来只有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个特例。虽然募款较多的总统候选人有更高概率当选,但他们并不是靠着所谓“大财团”的政治献金上位的。

在美国大选中,总统候选人的竞选资金通常有四个主要来源:选民捐款、自掏腰包、政党支持和所谓“财团”。选民在捐款时,200美元以下的小额捐款可以以现金形式捐赠,超过200美元的则需要打入候选人竞选专用的账户,受到独立的联邦竞选委员会监管。根据2010年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企业和团体的资金只要不是直接给候选人,而是用于各项支持候选人的活动,那么捐款可以不设上限,并进入“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 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中。无上限的PAC看着很惊人,但是在实际的大选中比例有限。以2012年奥巴马和罗姆尼的选战为例,奥巴马收到的超级PAC捐款为7880万美元,仅占团队总募款额的7%,相比之下落选的罗姆尼则收到1.54亿的超级PAC捐款,占总募款额的16%。如果企业捐款真的有“操控选举”的影响力,那么2012年当选的就不该是奥巴马了。奥巴马之所以能够当选体现在他的竞选资金构成中,在他个人筹款的7.26亿美元中,200美元以下的选民小额捐款占到57%的比例;而在罗姆尼4.67亿的个人筹款中这一比例只有24%。此外,在正在进行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杰布·布什在退选前共募集了1.59亿美元,远远超过自己的对手特朗普,但是其支持率却一路下跌,最终无奈退选。

竞选总统的过程漫长且复杂,需要大量资金作支撑,但不是每个候选人都像特朗普那样富有,如果禁止接收捐款,那最终只有富人才有条件参与竞选。当捐款公开透明时,游戏就是公平的,两党和这些政治委员会有平等机会来筹款。由于捐款信息公开可查,选民如果对候选人接收太多PAC捐款不满,完全可以用选票做出选择。有了尼克松“水门事件”在先,多数候选人也不会蠢到在政治捐款上做手脚,毕竟除了媒体,还有竞选对手团队的无数双眼睛紧盯,把前途和声望搭上并不划算。相比金钱,候选人在选民关心的议题上的主张和施政方针才是影响投票的关键,企业和财团可以为心仪的候选人掏钱助选,但最终决定权还在拥有选票的选民手上。对于民众来说,没有选择的权利才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