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2012年中国农民工已达2.6亿。他们当中仅1/4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超过六成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在许多行业都并不具有竞争力。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是很高,超过15%的人就住在建筑工棚等工作场所,86%左右都不能享受双休日。一份最近发布的调查还显示,半数农民工都认为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生活参与度都在日益下降。然而越来越多的农民还是主动选择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农民工这一群体不断壮大,在过去五年里保持了每年1000万左右的人数增长。

农村居民收入一般被认为分为四大部分,即家庭经营性收入(以售卖农产品为主)、工资收入(以打工所得薪水为主)、财产性收入(营运田地等财产所得为主)、转移性收入(社会福利为主)。

自2001年到2012,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最高的部分依然是农业生产本身。但是由于农民本身对市场把握能力较弱以及目前生产方式的落后,导致出现了种粮难卖粮更难的情况,农民投入大量成本最终却不能与市场需求对接。加之化肥、水电等种种生产要素价格走高,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纯收入增加缓慢,平均为8.6%左右。

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虽然增长速度快(2001-2011平均增速分别约为16.6%和21.1%),其基数却实在是过于小了。

财产性收入方面,政府对土地等资本的控制十分严格,虽然工业投资者、房地产开发商都对土地需求旺盛,农村居民却并不能因此获益,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仅249元。地方政府主导征地,且对征地赔偿标准拥有巨大的自主裁量权。农民的地,钱往往落到政府手里。

而以社会福利为主的转移性收入,城乡之间相差极大:2012年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是农村居民的近10倍,后者仅687元左右,对满足养老等需求来说是杯水车薪。

因此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在外居无定所的工作收入倒成了最实在的收入来源。从2001到2012年,农村居民工资性纯收入平均年增长14.6%,达到3446。虽然辛苦一年纯收入才3000多块称不上多,但多干一天活就能多把一点工钱揣进自家兜里,这也就不难理解农民工的选择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