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全球最大的采购商,其下属机构每年向世界各国的企业或实体招标采购上万种用于维护和平、人道和发展需求的货物和服务。这场全球订单数量最多和金额最大的买卖活动可谓是一块巨大的“馅饼”。

“跟联合国做生意”听起来高不可攀,事实上全球已有190多个国家成为联合国的采购供应国。根据联合国项目事务厅的统计报告,美国去年以15.3亿美元的交易额占据头位,瑞士、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紧随其后。随着联合国采购活动逐渐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发展中国家的成交总额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去年的交易额已经占到145亿美元采购总额的6成。印度作为联合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供应源,去年与联合国成交7.25亿美元的疫苗、药品和医疗设备等物资,紧随其后的俄罗斯去年成交5.97亿美元,主要供应空运服务和食品。

跟联合国做生意有什么实际的好处?联合国的机构网络遍及全球,而且与近百个联合国成员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共享供应商名单,这对企业来说,不仅可以直接增加销量,更可以凭借联合国的网络推广自己的产品,提升品牌效应。联合国每年下的十几万笔订单全部为实单,保证付款,更没有任何“贸易壁垒”或“反倾销”问题。

遗憾的是,在诸如印度、俄罗斯、阿富汗、苏丹和肯尼亚等国家积极地跟联合国做生意的时候,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中国却长时间尴尬地站在门外。联合国从各供应国采购的所有物资中,有约20%其实是“中国制造”,但与中国直接交易的份额却一直在1%左右徘徊。这意味着大量的“中国制造”是通过第三方供应国或其他渠道转入联合国采购系统。联合国采购报告指出,浙江宁波很多文具企业都曾给联合国供货,但几乎所有产品都是通过欧美中间商的品牌和名义进入联合国采购系统,企业只赚到一些微薄的加工费,也没有成为联合国的直接供应商。

媒体和专家普遍认为,造成中国“幕后英雄”情形的原因并不是质量问题,而是国内企业欠缺信息获取和市场开拓的能力。美中经贸投资促进会秘书长姚定康认为,国内很多中小企业都具备成为联合国供应商的条件,但很多企业漠视误以为跟联合国做生意门槛太高、外贸公司更容易中标,所以竞标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联合国采购的信息发布程序都是通过网络完成,企业如果不上网或者不关注国际资讯,就很难获得相关信息。

当然,中国也不乏通过联合国掘到金的企业。名不见经传的天津方便面品牌“大红碗”就因为自身的“清真”特性,被伊斯兰国家的采购商在联合国供应商的名单里找到,生意自然水到渠成。